作者单位
摘要
江南大学 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声音作为物体固有属性之一能为目标检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当前仅通过监测环境声进行目标定位的方法鲁棒性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跨级特征知识转移下的多模态自监督目标检测网络。首先,针对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同级特征间学习能力有限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注意力融合的多教师跨级特征知识转移损失,通过注意力融合的方式融合学生的深层和浅层特征,更高效地学习对应的教师中间层特征,以提取更多的知识,同时结合KL散度,实现教师和学生网络中间层特征的对齐。此外,为了解决定位信息的缺失的问题,加入定位蒸馏损失,通过让学生的包围盒分布去拟合教师的包围盒分布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定位信息。在多模态视听检测MAVD数据集中对网络进行训练,该网络的mAP值在IOU值为0.5,0.75和平均的情况下较基线网络分别有6.71%,14.36%和10.32%的提升。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检测网络的优越性。
多模态 知识蒸馏 目标检测 自监督 深度学习 multimodal knowledge distillation object detection self-supervised deep learning 
光学 精密工程
2024, 32(2): 237
光电工程
2024, 50(12): 23023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 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3 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水下激光等离子体爆轰波能够作用于微球表面产生推力进而推动微球运动。本课题组依据水下激光等离子体爆轰波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激光等离子体爆轰波定点清除血栓的方法。以血液为介质建立血管血栓模型,采用光纤激光器作为动力,进行激光等离子体爆轰波血栓推进的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激光等离子体爆轰波对血栓表面有一定大小的强推力作用,能量为20 μJ的激光对直径为2 mm的下肢静脉血栓表面的峰值推力可以达到1.0 N,而且峰值推力的大小取决于激光能量以及血栓的尺寸和形状。水下光纤激光等离子体推进微球和团簇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激光等离子体爆轰波定点清除血栓和打散团簇的可行性,为聚集型血栓团簇的定点清除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激光器 光纤 等离子体爆轰波 激光推进 血管血栓 定点清除 
中国激光
2024, 51(3): 0307204
作者单位
摘要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在波导耦合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结构中引入MoS2材料,提出了一种全介质MoS2薄膜混合耦合波导结构传感器,该结构使得低品质因数(FOM)波导中产生了频域较宽的宽共振,而高FOM波导中产生了频域较窄的窄共振,实现了双波导耦合,进而产生了Fano共振。对传感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探究了MoS2层数及各结构参数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并依据其影响将两波导厚度、相邻两层介质材料厚度、MoS2层数作为输入参数,将FOM值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基于深度极限学习机的优化算法。利用优化算法对权值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不同优化算法对光谱的优化能力,最终得到了GWO-DEL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Fano形状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参数进行动态调控。在最佳条件下,经过优化算法优化后的Fano共振的FOM值高达50000。
传感器 Fano共振 MoS2薄膜 双波导耦合 GWO-DELM 
中国激光
2024, 51(2): 021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江南大学,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222
机器学习 图像去雨 多尺度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machine learning image deraining multi-scale attention mechanism feature fusion 
光电工程
2023, 50(10): 230191
陈颖 1,2任登凤 1,2韩玉阁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2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设备热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4
传统的地面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方法有理论建模分析法和外场测试法。由于大部分的理论建模计算量庞大,无法满足实时计算;外场测试往往成本较高,无法获得任意时刻地面目标整体的红外辐射特性。典型部位温度可以实时获得,但如何布置传感器使其更好地反映和预测整体的温度分布需要开展研究。文中引入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对两种地面目标的温度场进行模态分析,建立两种地面目标的温度场降阶模型,利用降阶模型实现地面目标温度场的快速预测;将温度场的降阶模型与QR (orthogonal right triangular)分解算法结合,确定最佳传感器测量位置,实现对两种地面目标温度场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POD温度场降阶模型还是通过QR分解算法得到的最佳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预测,二者的精度均较高,正方腔体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5 K,模型坦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2.5 K。通过分解算法得到的最佳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预测效率更高,未来可利用该方法预测目标红外特性,从而支撑目标规避或伪装方案的制定。
地面目标 本征正交分解 有限测点数据 快速预测 ground target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limited measuring point data rapid predi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1): 2023010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原子核是一个由核力主导的量子多体复杂系统,相对容易发生形变、转动振动、裂变、集团共振等整体性变化。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见证了实验室可达的核素版图的迅速扩大,以及在不稳定核研究中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典型的例子如晕核及其关联的奇特结构现象、采用消色差磁谱仪实现弱流条件下在束γ谱学测量从而观察不稳定核区壳演化、不稳定核基本性质测量与新幻数、丰富的多核子关联与集团和分子结构等。未来在新的核素版图区域,特别是中重质量丰中子核区,会涉及极端奇特结构、核天体r-过程、攀登超重岛路径等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探索这些问题,世界各科技大国都在建设能够产生远离稳定线放射性核束的大科学装置,不稳定核奇特结构的研究也将迎来更大的突破。
不稳定核 奇特结构 晕核 在束γ谱学 新幻数 Unstable nuclei Exotic nuclear structure Halo nuclei In-beam γ-ray spectroscopy New magic numbers 
核技术
2023, 46(8): 080020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化学学院,北京 100191
液晶显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液晶电光性能的改善。近年来,液晶-纳米科学见证了纳米掺杂增强液晶电光性质的范式转变。一方面,纳米颗粒具备特殊的理化性质能有效改善分散基质的性质;此外,纳米掺杂的液晶复合体系制备工艺简单、电光特性卓越,在显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利用液晶与纳米颗粒间的不同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可调谐和可持续的电光器件。然而,纳米颗粒的掺杂有可能造成结构缺陷,不利于液晶的稳定。因此,纳米颗粒的选择是影响液晶电光性能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液晶-纳米复合体系的电光特性,着重讨论了纳米颗粒与液晶分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同时,综述纳米颗粒掺杂液晶的研究现状,根据纳米颗粒类型总结了纳米掺杂对液晶电光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液晶显示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液晶 纳米颗粒 电光性能 相互作用 liquid crystals nanoparticles electro-optical performance interactions 
液晶与显示
2023, 38(9): 1149
作者单位
摘要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目前基于图像级注释信息的主流弱监督目标检测算法常常出现局部定位问题,仅仅关注图像中局部高辨别性的区域,却忽略了完整的目标。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端对端的基于特征自蒸馏的弱监督目标检测网络(FSD-Net),其中可拆卸的特征自蒸馏模块充分利用不同层级特征表示中的细节信息和语义信息,并通过特征自蒸馏损失约束网络训练,在未增加测试期计算代价的前提下增强了检测器综合性能;同时构造回归分支简单却有效地提取并利用特征中隐性位置信息,并通过改善监督信息生成算法、平衡优化损失等策略进一步改善了弱监督目标检测器的局部定位问题。在Pascal VOC 2007、VOC 2012、MS-COCO等大规模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SD-Net拥有比Baseline及近年主流方法更好的检测性能,有效地缓解了局部定位问题。
图像处理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弱监督学习 特征自蒸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4): 0410009
吴海燕 1,2,3,*孟宇航 4易涵 1,2,3陈莹 1,2,3杨华明 1,2,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 武汉 430074
3 中国非金属矿行业矿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4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3
为获得抗菌性能优良的材料, 选用江西广丰黑滑石作为基体材料制备了Ag-ZnO/Talc三元复合材料,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采用平板计数法、抑菌圈法对复合材料抗菌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黑滑石的片层状结构促进纳米颗粒分散, 增大复合材料与细菌的接触面积; Ag-ZnO/Talc三元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抗菌活性,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到99%以上。
黑滑石 复合材料 抗菌性能 black talc ternary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硅酸盐学报
2022, 50(10): 277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